梁庄纪实三部曲pdf电子书完整版
编辑点评:理想国正版 梁鸿作品套装共3本梁庄纪实三部曲:梁庄十年+中国在梁庄(精装新版)+出梁庄记
横跨十年,继《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后,梁鸿重审故土,构建更为完整、曲折的农村变迁史。
编辑推荐
2010年和2013年,《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相继出版,前者以梁庄和生活其中的人为切入点,勾勒出中国乡村的内部结构;后者则将目光投向离开了梁庄的人,讲述了背井离乡、散布全国的梁庄打工者们的故事。两部作品接连问世,令读者们将目光集中到了梁鸿的家乡――一个普通的河南村庄:梁庄。梁鸿成功地向读者们展现了真实的乡村图景,并以此映射出中国近几十年来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农村面临的转型困境。十年后,梁鸿再次将梁庄带回我们的视野,接续前两部的主题,重新审视故土,为读者们构建了一部更为完整、曲折的农村变迁史。
再访逃离村庄的年轻人、背井离乡的打工人,记录时代转折下真实的个体命运。
十年间,梁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梁庄人也在时代转折中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本次返乡,梁鸿再一次走访那些当初离开家乡的打工者:当初怀揣一百万现金、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万敏,在北京漂流许久之后返回故乡的梁安,*一个移民西班牙的打工者学军,吴镇的*个千万富翁秀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到了故乡,一些人誓死不归,一些人则遭逢了意想不到的变故。时间飞逝,站在他乡与故乡、梦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少小离家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穿过偏见与歧视、流言与恶意,传递梁庄那些“消失的女人们”*真实的声音。
“女孩子们就是一个‘芝麻粒儿那么大一个命’,撒哪儿是哪儿,地肥沃了,还行;地不行了,那你就完了。”在梁庄,生而为女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她们的存在:她们刚一出生就面临歧视性的环境;稍长大之后,又在毫无自我保护意识的情况下进入青春期;蕞后在婚后成为某某的母亲,某某的妻子,蕞终失去自己的姓名。此次返乡,梁鸿寻回了村庄中“消失的女人”,久别重逢,畅谈她们从小到大面临的种种不为人知困境:家暴、偏见、歧视、流言蜚语……“我想把她们聚拢在这本书中,让她们重新在梁庄的土地上生活,尽情欢笑、尽情玩耍。”
贾樟柯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主要讲述者,文学联动影像,重构消逝的故土。
“我初次阅读的梁鸿老师的“非虚构”作品是《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这两本书所写的,一部分是乡村内部的结构,一部分是出去打工的人群,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熟悉的。我自己在县城里面长大,但也有大量乡村生活的记忆经验……透过梁鸿老师的书,我衔接的就是我的记忆。
……在拍摄梁鸿老师的时候,这部电影的结构*次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跟梁老师坐在裁缝店里面访谈,听她谈自己的生活时,我脑子里面*次出现了结构意识……可以说是她贡献了电影的结构。”
内容简介
2010年,《中国在梁庄》首次出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下的中国村庄的变迁。十年之后,作者梁鸿再次回到故乡,重访当年的书中记述的人和事。十年当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又似乎全无变化: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庄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与从前不同。而人事变幻之中,梁庄和梁庄人所透露出的生机和活力却不减当年。此次回归,梁鸿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以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梁庄的人们再次带回我们的视野,并借由对他们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个普通村庄绵长而有力的生命线――这生命线既属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人们,也属于身处同一股时代洪流的人们。
作者简介
梁鸿
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非虚构文学著作《梁庄十年》《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小说集《神圣家族》,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四象》。
pdf预览
总 目 录
中国在梁庄
出梁庄记
梁庄十年
精彩书摘
河的终结
路过县城北边的橡胶坝,那里围站了许多人。还以为是当地人开发的什么娱乐项目,却马上听说,是淹死了一个青年。中午最热的时候,三个年轻人来游泳,其中一个年轻人一下去就不见了。我去的时候,消防队已经在水里捞了六七个小时。河岸的两边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哭。
岸边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几年这个地方每年都会淹死四五个人,多是些年轻人。去年淹死两个高中生,高考完,从外地来这里走亲戚,只有十七岁。前些年,这一河段聚集了大量的挖沙厂,在这一段的河底留下很多很深的沙窝。现在,这里已经被挖沙厂遗弃,因为已经挖到黄泥层,没有沙了。
在和旁边两位五六十岁的老人攀谈时,我问道,有没有人想到应该追究挖沙厂的责任,或找河道管理部门问问。这两位看起来是退休干部的老年人想了想,说:“倒也是,可是人家都不在这儿了,再说,河底的事儿,谁能说得清?”没有人去追究挖沙厂的责任,多是说:“这有啥办法,你找谁,谁会负责?”任凭哭得伤心欲绝,天昏地暗,也没有动一下去追究的念头。而围观的人通常的议论也是:
“这娃们不懂事,明知道这里有旋涡,还要往水里跳。”
暴雨渐小,天已将黑,河边的哭声突然大了起来,女性的声音,如裂帛般撕裂阴暗的天空。肯定是落水的人找到了。我也跟着人流,踩着泥泞,往河边跑,第一次充当了这样的围观者。
人已被捞了上来,一名女性家属紧紧抱着,一边用手捏青年鼻子里不停冒出来的白沫,一边撕心裂肺地哭着。青年瘦长,眼睛紧闭着,脸部、身体的颜色已经发青,从眉眼来看,是一个相当帅气的小伙子。男性亲属不顾人们的阻拦,拼命地按压青年的胸部,做人工呼吸,发现无望之后,哭了一会儿,又去做,仿佛是为了安慰自己内心的伤痛。河那边的家属汇合过来了,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有软弱的围观者也悄悄地擦着泛红的眼睛。
一段的河底留下很多很深的沙窝。现在,这里已经被挖沙厂遗弃,因为已经挖到黄泥层,没有沙了。
在和旁边两位五六十岁的老人攀谈时,我问道,有没有人想到应该追究挖沙厂的责任,或找河道管理部门问问。这两位看起来是退休干部的老年人想了想,说:“倒也是,可是人家都不在这儿了,再说,河底的事儿,谁能说得清?”没有人去追究挖沙厂的责任,多是说:“这有啥办法,你找谁,谁会负责?”任凭哭得伤心欲绝,天昏地暗,也没有动一下去追究的念头。而围观的人通常的议论也是:
“这娃们不懂事,明知道这里有旋涡,还要往水里跳。”
暴雨渐小,天已将黑,河边的哭声突然大了起来,女性的声音,如裂帛般撕裂阴暗的天空。肯定是落水的人找到了。我也跟着人流,踩着泥泞,往河边跑,第一次充当了这样的围观者。
人已被捞了上来,一名女性家属紧紧抱着,一边用手捏青年鼻子里不停冒出来的白沫,一边撕心裂肺地哭着。青年瘦长,眼睛紧闭着,脸部、身体的颜色已经发青,从眉眼来看,是一个相当帅气的小伙子。男性亲属不顾人们的阻拦,拼命地按压青年的胸部,做人工呼吸,发现无望之后,哭了一会儿,又去做,仿佛是为了安慰自己内心的伤痛。河那边的家属汇合过来了,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有软弱的围观者也悄悄地擦着泛红的眼睛。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被称为“尿泡眼”,并且至今为止一听到哭声就忍不住流泪的我,却没有眼泪。有些麻木,有些疼痛,也有说不出的苦恼,仿佛有一层迷雾遮住了我通往乡村的道路。
回到哥哥家里,和哥哥的几个朋友说起橡胶坝淹死人的事儿,大家说了好多例子。每年,就家乡这一段河流,都有数十起淹死人的事情发生。家长屡次威吓孩子不许去河里洗澡,但是有一条河,又是在炎热的夏天,怎么可能管住一群小孩不受水的诱惑呢?四个少年,都是十一二岁的样子,趁着爷奶睡午觉,偷偷溜到河里去洗澡,结果,四个孩子,两个没了。其他两个孩子回来也不敢说,过了一天,才告诉家长,其中一个小孩连尸体都没找着。王家去年还淹死一个大人。
带着小孩儿去河里洗澡,大人脱光衣服,跳进河里,“哧溜”一声,人便没见了。小孩在水边哭,大家才知道淹死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