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简史pdf电子书高清文字版
编辑点评:
一直被误解的巧克力,居然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北大师生倾力打造,解读美食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编辑推荐
● 北大学霸的学习成果,解读巧克力:从哪儿来 如何演变 风格类型
● 巧克力丝滑般的口感究竟从何而来?
● 导致巧克力被人以为“不健康”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它?
● 原来我们嘴里的这颗巧克力,背后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缩影!
内容简介
本书从3000多年前的南美洲讲起,17世纪巧克力开始在欧洲皇室贵族中掀起*波浪潮,后来甚至引起了清朝康熙皇帝的兴趣。可可在这一进程中也变身成为含糖、含牛奶的香甜饮品,皇室贵族的体面社交符号。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人才和技术把可可拉下神坛,随着世界上*块固体巧克力的面世,以机器量产的巧克力为代表的第二波浪潮到来。
当市场被包装华丽、口味甜腻的巧克力充斥时,就有那么一些匠人,通过制作健康超级可可和巧克力食品,解决富裕生活下的健康、美体和环保问题,利用从可可豆加工成巧克力(Bean-to-Bar)运动引领着第三波巧克力浪潮。
翻开书,手边放上一块黑巧克力或者一杯热可可,开启巧克力探索之旅吧。
作者简介
“燕巧工坊”是由29位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燕京学堂与数学学院的硕士生组成的创作团队。
pdf预览
目 录
第一站 原点:可可 / 1
1.1 神食之树 / 2
1.2 可可树与可可豆 / 4
1.3 从可可豆到可可膏 / 9
1.4 从可可膏到巧克力 / 17
2.1 远古可可豆 / 22
2.2 作为货币的可可豆 / 25
2.3 神的祭品 / 28
2.4 医疗用途 / 31
3.1 哥伦布的可可缘 / 35
3.2 贵族小众品 / 39
3.3 从美洲到非洲 / 49
3.4 食物还是药物 / 55
4.1 可可饮料的统治时期 / 62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燕巧工坊里的教学改革
巧克力不仅是众多美食的“灵魂”,还被视为爱与幸福的象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物类型之一。其貌不扬的可可豆,如何成为“只融在口、不融在手”的丝滑享受?原本只是在亚马逊盆地安静生长的可可树,如何在全世界热带地区安家落户?旧时被视为“仙露琼浆”、只有皇室和精英可以享用的巧克力饮料,又如何变身琳琅满目的巧克力系列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一部巧克力史,为我们研究科技发展史、世界贸易史、商业文明史、甚至人类文明进步史,提供了别样的观察视角。
一群燕园学子,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课堂上,探寻巧克力的前世今生,洞察商业演进的内在奥秘,形成了这样一本《巧克力简史》。这本小书,让我感到惊喜,也对“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更具信心。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燕巧工坊的同学们,起初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一项课程任务;但是在研究行业的过程中,在兴趣的感召和老师的指引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不断拓展研究的视域和深度。也正因为此,他们学会了查找自己并不熟悉领域的可靠资料,学会了在林林总总的信息中进行甄别,学会了认真和沉潜。同学们的文字可能不是非常老练,但研究系统而深入,读起来如巧克力一般顺滑。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力。大学的教育,不能以求职就业为衡量标准。除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理解学科前沿,我们更希望学生拥有自主求真的信念和技能,积累贯通古今的经验和智慧,树立经世济民的情怀和担当。史论的训练,非常有利于实现这样的目标。社会构成和演进的线索和法则,是隐藏在历史之中的;人群行为的范式和特征,是由传统塑造的。我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需要诉诸历史。这也是北大经济学院一贯重视将史论训练融入教学体系的原因。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燕巧工坊的29名同学精诚合作,在历史长河中汲取营养,自然会收获更多的成长。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我想,心怀热爱、理性思考、求真逐梦的年轻人,有能力享受自己的人生历程,也能够在未来收获更多惊喜。
是以为序。
锁凌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2020年4月12日于北京
媒体评论
一群燕园学子,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课堂上,探寻巧克力的前世今生,洞察商业演进的内在奥秘,形成了这样一本《巧克力简史》。这本小书,让我感到惊喜,也对“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更具信心。
――锁凌燕,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这是一部可可豆的文明史,是巧克力的《创世�o》,更是巧克力爱好者的《圣经》。饱览此书,巧克力无知者足已蜕变成巧克力的智者甚至创新者,巧克力世界将因此更加灿烂多采!
――陆波,《澳门日报》社长
秉持“美好瞬间,欢笑世界” (Better Moments Make the World Smile)的愿景,玛氏箭牌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消费者创造更多美好瞬间。德芙作为玛氏箭牌旗下中国巧克力品类的领军品牌,非常欣喜看到有这样一本专业、全面的书籍来介绍巧克力的历史起源、原料工艺和市场现状,让广大读者们在享受巧克力带来的愉悦和美好瞬间之余,也了解到巧克力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融入现代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邢姗姗,玛氏箭牌中国德芙品牌总监
如果有人告诉你巧克力是健康食品,可以健美身材,不仅有甜的还有苦的,你大概会惊讶,这还是心目中那浪漫、丝滑、香甜的巧克力吗?当读完这本巧克力简史后,希望你对巧克力有一个新的认知,拥抱巧克力这款健康产品,丰富你的时尚生活方式!
――孔丽怡(Connie Hong),食品与健康教育导师,巧克力星球(PlanetChoco)联合创始人
《巧克力简史》一书以“神食之树”为起点,带着读者们先后穿过玛雅人的祭坛,登上哥伦布的航船,走进瑞士人的工厂,*终抵达中国人的手指之间。这不仅是一场极致美味的探寻之旅,更是一场人与自然脉脉相通的梦幻体验。
――毛新愿,啤酒品酒师,《啤博士的啤酒札记》作者
打开这本书,我们回溯巧克力一路走来的沧桑岁月,品味巧克力融化于唇齿间的丝滑浓郁,破译可可豆的健康密码。合上这本书,我们就有了新的本领,亲手做出巧克力爱的味道。
――朱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导
精彩原文试读
3.3 从美洲到非洲
一直以来,大约4 200年前,中美洲的奥梅尔克文明被认为是可可
豆步入人类社会的起源。分布于墨西哥湾高温高湿地区的奥梅尔克地 区,拥有富饶肥沃的土地,奥梅尔克人便在此最初种植了可可树。而
2018年11月,人类学家迈克尔・布雷克(Michael Blake)等学者有关
可可树历史的研究文章在《自然-生态学与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发表,研究发现南美洲居民驯化可可树的历史起于
5 450年前的考古证据,并将起源追溯至南美洲亚马孙河的上游。尽管
一直以来有关可可树的具体起源地的研究并没有确凿的结论,但正如 前文所述,玛雅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建立了最早的大规模的可可树种植
园。
回到17世纪晚期的巴洛克时代。经过超过一个世纪的传播,可可 作为日常不可或缺的饮料已经在欧洲大部分国家风靡盛行,成为权贵 阶层社交宴会、彰显身份时的必备饮品,欧洲市场对可可的需求量急 剧上升。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实就是,种植与收割可可是一件十
分精细的工作。在《巧克力鉴赏手册》中我们读到这样的描述:
“收割时,必须很小心地用弯刀把可可豆荚从树上割下来,确保 不伤到树。因为这个时候,树皮上一个很小的伤口都很容易招致病虫
害的侵袭。”
不幸的是,在当时可可的主要产区――以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为中 心的亚马孙河地区,印第安劳动者们并没有掌握如何更好地处理和保 存可可果实的知识,经常造成大量的可可果实在进入加工过程前腐 烂。此外,生产可可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种植、采摘、干燥处理
等每一个步骤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衣着光鲜的欧洲皇室贵族每天优雅地小口啜饮着令人欢愉的可可 饮料,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为他们生产这些可可的中美洲 印第安人由于传染病的爆发和西班牙人的奴役虐待而大量死亡。原住 民劳动者对于这些从旧大陆带来的传染病毫无抵抗力,到了18世纪初 期,美洲的印第安人口已下降至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场人口灾难 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几乎所有可可种植园都失去了强壮有力
的印第安劳动力,可可产量也随之大大缩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