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文库精选辑细分小切口看近代中国史套装共5册电子书

编辑点评:细分小切口看近代中国史

研究中国文库精选辑:细分小切口看近代中国史套装共5册,整合了5本豆瓣高分经典带你看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包含君主与大臣,州县官的银两,红雨,严复与福泽谕吉和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五册书,想要阅读的直接下载。

研究中国文库精选辑:细分小切口看近代中国史套装共5册电子版预览

内容简介

《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

传统观点认为,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朝,标志着两千年专制主义皇权发展的顶峰。本书认为: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始于雍正朝,直到乾隆初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军机处;军机处日益扩张,君主专制统治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的独断。 本书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中期的军机处,是海内外学界军机处研究,也是清代政治史乃至于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的力作。

《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 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潜在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的中国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这一改革主要领域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有效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然而“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改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国家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本书按照长时段理论,研究的时间段从元末农民大起义一直到场20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使得这本书能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历史画卷。

《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

在中日启蒙思想这一主题下,本书以历史的纵向变化和时代的横向关联为坐标,以严复与福泽谕吉这两位中日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为中心,分列时代篇、文化篇、思想篇和实践篇,从不同的方面和维度,系统地对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进行了透视和比较,呈现了两位启蒙思想家的复杂图像、相通性和独自性,作者在不少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是一部较早开展中日启蒙思想比较的学术专著。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本书对这一转折性巨变过程做了全景式叙述。以时间为经,主题为纬,以叙述史学为基干,结合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次第阐述这半个世纪转型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示出近代中国复杂而痛苦的诞生过程。

目录大全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版权页

导论

第一章 暴力的社会生态

人 口

战利品

中心与边缘

城镇和乡村

常规的暴力

逃跑新娘的案例

抗 争

国家暴力

第二章 明王

蒙古统治下的麻城

红巾军

宗教、阶级和民族

逃 难

第三章 繁荣时代

农业商品化

宗族的发展

邹来学对儿子的忠告

功名与做官

第四章 异端

麻城走上中心舞台

梅国桢和1570年税收改革

耿定向与黄安县的设立

周氏兄弟与龙湖

李贽来到麻城

李贽与麻城的宗族争斗

李贽与明王朝衰落

第五章 在虎口之中

奴 役

梅之焕与麻城的东林党运动

奴仆叛乱

梅之焕归乡

筑城防御

蕲黄四十八寨联盟

第六章 灭绝

汤志和乡村自保会

改朝换代

联盟的复兴

效忠与地方主义

改朝换代与个人解放

第七章 东山叛乱

麻城家族捱过征服年代

刘君孚会见于成龙

保甲、民团和山寨

东山的多事之秋

阶级战争

作为记忆与历史的东山叛乱

第八章 天国

学术复兴

“盛世”中的麻城

余雅祥、胡林翼与鄂军

肃 清

焦 土

全面军事化

叛乱中的叛乱

重建与纪念

第九章 现代性的间奏

麻城作为边缘地带

改 良

政权更替

谘议局里的谋杀

夏斗寅的崛起

混 乱

第十章 鼎沸

经济崩溃

激进的一代

政治夺权

全面军事化

激进分子夺权

第十一章 幼稚

夏斗寅返回家乡

性别之战

对激进一代的再教育

黄麻起义

第十二章 灭绝回归

地方自治的间奏

清 乡

麻城的“新生活”

游击战争与鄂豫皖苏区的兴起

围 剿

清 算

被遗弃的麻城

结论

缩略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页码为原版书页码)

译后记

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版权信息

中文版前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不稳定财政的根源

一、晚明财政改革的遗产

二、制度问题的官僚政治解决之道

第二章 非正式经费体系

一、清初的收入分配

二、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

三、清初财政的非正式经费体系

第三章 火耗归公

一、打击政府亏空

二、地方财政改革:火耗归公

第四章 财政合理化改革与各地的实施

一、找出一个模式

二、因地制宜

第五章 地方改革的多样性与基本原则

一、公费

二、公费的分配

三、养廉

四、改革后的陋规

第六章 改革的障碍:基层腐败与江南清查案

一、消除欠赋的措施

二、江南清查的起源

三、清查开始

四、官员内部出现问题

五、基层官僚的破坏活动

六、剖析税收腐败

七、清算

第七章 前瞻:火耗归公改革的失败

一、乾隆初年关于火耗归公的争论

二、乾隆时期的火耗归公

三、嘉庆时期的火耗归公

结 语

原始资料的使用说明

征引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目录

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

版权信息

彩插

中文版序言

致谢

书中提到的大事

序言

第一部分 雍正朝分立的内廷:军机处的前身(1723―1735)

第一章 雍正初年内廷的加强

雍正初年的外朝

雍正初年的内廷

雍正皇帝继位时面临的种种问题

雍正皇帝控制外朝的尝试

规避外朝的雍正内廷

第二章 雍正的内廷助手:亲王与大学士

怡亲王允祥

张廷玉

第三章 皇帝的内廷代理人

皇帝内廷代理人的发展

书面议覆

廷寄

第四章 为平准之役而设立的内廷下属机构

户部军需房

大臣

第二部分 乾隆内廷统一时期军机处的建立与扩张(1735―1799)

第五章 总理事务王大臣时期内廷的转型(1735―1738)

清朝过渡班子的历史背景

雍正内廷机构的统一

总理事务王大臣的人事安排

总理事务王大臣的职责

总理事务王大臣时期的变化

反对内廷壮大

从总理事务王大臣到军机处

第六章 18世纪军机处的结构

乾隆朝军机处的鼎盛

军机处的名称与专用术语

军机大臣

军机处的行政职责

第七章 军机处下属组织

军机章京

军机处满伴

方略馆

第三部分 结局

第八章 嘉庆皇帝对军机处的改革(1799―1820)

嘉庆改革的原因

嘉庆皇帝对军机处的改革

结语

军机处设立时间问题

内廷转型的主要阶段

18世纪有利于军机处成长的因素

可能阻碍军机处成长的因素

嘉庆统治结束时的军机处

军机大臣与皇帝的关系

附录A 雍正朝文件中的“部”

附录B “办理军需大臣”的材料

附录C 雍正朝“办理军需大臣”“办理军机大臣”人名

附录D 雍正朝内廷满章京

附录E 总理事务王大臣中的编纂人员

附录F 军机处满伴业务――对乾隆初年一个月满文奏折上报事项的考察

征引文献

中文版后记

为什么研究中国?

为什么研究军机处?

译后记

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修订版)

版权信息

引言

时代篇――背景与课题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东方帝国的危机与抉择

一、中日锁国及其悲剧

二、中日开国及其对应

第二章 时代课题――中日“近代化”与“启蒙思想”

一、说“近代化”

二、“启蒙思想”论略

三、中日启蒙思想要说

四、中日启蒙思想的异同

第三章 严复与福泽谕吉的启蒙生涯简述

一、严复的启蒙道路

二、福泽谕吉的启蒙足迹

文化篇――东西文化的视角

第四章 历史进程中的中日东西文化论模式

一、东西文化论模式之一:“华夷之辨”与“神夷之辨”

二、东西文化论模式之二:“中体西用论”与“和魂洋才论”

第五章 严复与福泽谕吉的东西文化论

一、严复的中西文化论

二、福泽谕吉的日西文化论

三、严复与福泽谕吉观点的对比分析

四、严复与福泽谕吉的文风和文化翻译

思想篇――科学方法与理性领域

第六章 科学观与哲学观

一、严复的科学观与哲学观

二、福泽谕吉的科学观与哲学观

三、比较分析

第七章 政治诸范畴

一、严复与福泽谕吉论自由

二、严复与福泽谕吉论法

三、严复与福泽谕吉论政体

第八章 经济思想

一、严复的经济观

二、福泽谕吉的经济观

三、比较分析

第九章 历史意识

一、严复的进化史观

二、福泽谕吉的文明史观

三、比较分析

第十章 宗教态度

一、严复与宗教

二、福泽谕吉与宗教

三、比较分析

实践篇――革新论与教育观及实践

第十一章 变法论与开化论

一、严复的变法自强论

二、福泽谕吉的文明开化论

三、比较分析

第十二章 教育观与教育实践

一、严复与福泽谕吉论教育

二、严复与福泽谕吉的教育实践

结语 意义与课题

附录一 严复思想世界中的“超验领域”预设:“非对待”及其宗教

一、“非对待”领域

二、超验与宗教

附录二 福泽谕吉:独立精神的自觉与追求

一、独立:日本传统与近代文明精神的反差

二、独立:主体与主权的二重逻辑

三、独立:理想与现实

附录三 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观念世界:两个《劝学篇》的比较

一、背景与动机

二、塑造市民形象与强化臣民意识

三、面对自由民权

四、民族主义反应及歧异

五、广义文明论与画地为牢的中体西用论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守望者书目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985~1949

版权信息

序言

致谢

第一部 通向革命之路(1895-1919)

序幕:义和团

20世纪初叶的中国

第一章 儒家激进主义的兴起

制度变革的要求

政治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文化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意识形态革命

第二章 1911年:历史与历史叙述

作为序幕的辛亥革命

作为阶段的辛亥革命

作为保守社会变革的政治革命

清朝的结构性崩溃

革命氛围

第三章 清朝覆灭过程中的观念与理想

帝国与国家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梁启超

汉民族主义:种族与革命

第四章 从军事独裁者到军阀

早期民国政治

外交与君主制

军阀主义与军阀时期(1916―1927)

军阀主义的动因与影响

第五章 乡村社会状况

乡村生活的基本样式

乡村社会的解体

农民:抵抗、造反与革命

定义

第六章 城市社会变化

城市发展: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

新兴社会力量:工人

新兴社会力量:学生、妇女

第七章 知识分子、民国与新文化

立宪主义、联邦主义与改革

新文化运动

孔教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民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二部 民族主义与革命(1919―1937)

第八章 五四运动中的政治与文化

五四运动(1919―1921)

帝国主义与自由主义

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

文化革命与社会变革

现代国家与变革的限度

第九章 国家认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正义

“问题与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列主义

“科玄”论战与现代中国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界定马克思主义

五四话语中的共同主题

第十章 政党政治的兴起

广州与早期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卅”运动(1925年)

第十一章 国民革命中的意识形态与权力

意识形态与国民党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农民阶级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妇女

第十二章 北伐与蒋介石的崛起

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民革命与权力的巩固

第十三章 南京十年(1928―1937):国民党时期

南京十年的国家建设

蓝衣与新生活:国民党的法西斯主义?

经济、国家与社会

正当性、民族主义与异见

第十四章 农民与共产党人

求生存: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富田事变与游击战的经验教训

知识分子与对群众的发现

第三部 战争与革命(1937―1949)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1937―1945)

日本侵华

战争中的国民党人

战时的重庆与南京

第十六章 毛泽东、毛泽东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走向1949年的毛泽东主义

整风

群众路线

第十七章 革命与内战

政治抗争与内战

共产党人与农民(1937―1946)

农民与政治:激进化

结语

精彩试读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东方帝国的危机与抉择

中国和日本同居于世界的东方,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两个东方国家的古代文明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又都有很强的文化民族主义的特征,可以说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一大一小的两个古国。然而,这两个古国是怎么陷入严重的危机的?

一、中日锁国及其悲剧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句话:“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张载:《正蒙・参两篇》)此话诚然。中日两国近代的危机既不突然也不偶然,同中日两国近世晚期的闭关锁国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征服,著名者要算是蒙古族统治中国时的元朝。这种征服在别的方面有没有积极意义,暂且不谈,但在打开中西交通、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这一点上,其意义不可抹杀。随着蒙古帝国的灭亡,明朝成为华夏的正统。明朝在对外关系上发生了两个大事件,一个是郑和(又称三保太监)三次下西洋。[1]据载,郑和下西洋号称有宝船数十艘,兵员达万人,气势非凡。这恐怕要使哥伦布、麦哲伦的船队相形见绌了。这一壮举推动了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扩大了中国同外部世界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再一个是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以此为契机,中国开始对西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传教士们带来了西方的技术、器物(摆钟、玻璃等),向中国的精英人士介绍和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这的确使中国上流社会的士大夫们大开眼界。中西交流史主要肇始于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是,这两个历史事件又是在明朝“禁海令”下进行的。郑和下西洋,并非明朝统治者真正要开放,同世界各国往来下去,而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和巩固皇权。明郑晓的《皇明四夷考・序》中说:“高皇何以有海外之使也?更始也。成祖西洋之icon,不已劳乎?郑和之泛海,胡�踔�颁书也,国有大疑焉耳。”说“国有大疑”,就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卷三�四《郑和传》)。传教士们在中国传教,实际上也是在锁国的大门中所开的一点缝隙中进行的。传教士们千方百计地投中国士大夫乃至皇上之所好,才勉强得到传教的一席之地。他们受到种种监禁、审查和迫害,其主要原因也在这里。对此,《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较详细的记述。[2]清朝建立之后,锁国政策并未彻底改变,只不过时严时松罢了。一些士大夫强烈反对汤若望留任钦天监监正,反对由他负责编修历书。杨光先说:“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杨光先:《不得已・日食天象验》)康熙帝表现出某种宽容,先是开关,但后又再次海禁。

但围绕着在华传教的“礼仪之争问题”,清帝派人同罗马教廷交涉,得不到妥协,便一气之下传旨给嘉乐:“尔教王条约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尔天主教在中国行不得,务必禁止。教既不行,在中国传教之西洋人亦属无用。”[3]结果又使国门紧锁,这一锁就是一百多年。到了1840年,国门再也锁不住了,西方列强蜂拥而至,在炮火之下,中国国门被打开了。

再看一看日本。日本的锁国差不多同中国走了相同的道路。日本在接触西洋文明之前,对外交流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和朝鲜,并不存在锁国的问题。日本的锁国必须从接触西洋文明时说起。日本与西洋的直接接触,以1543年葡萄牙人(当时称南蛮人)乘船到种子岛,向日本人传授铁炮、弹药及其制造方法开始。之后,日本人同葡萄牙人的接触迅速扩展。铁炮、弹药的制造技术传播到日本各地,有的地方还成了制造中心。武器的更新使日本的兵制为之一变。与此同时,日本的对外贸易也活跃起来。葡萄牙船逐渐增多,九州的诸大名(领主)为追求贸易之利,争先恐后把葡萄牙人迎接到他们自己的领地。1578年(天正六年),葡萄牙船开始出入相模(相当于现在神奈川县的大部分)的三崎港,同领主北条氏进行贸易活动。在葡萄牙人航行到日本不久,1549年,天主教的耶稣会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为了传教,把出入马六甲的日本萨摩武士弥次郎(因杀人罪而逃)作为导游,来到了日本。之后,更多的传教士接踵而至。为了在日本布教,传教士与大名联合起来,可能的话,使大名成为教徒。在大名的保护和援助下,大名领地的人们改宗换教。大名们为了确保同葡萄牙人进行贸易,也乐意同传教士联合,允许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布教。正如贸易的发展使诸大名得到很多财富从而加强了势力一样,传教士的布教事业在大名的保护下飞快蔓延。某些大名成了教徒,平民归化的更多,到1582年,日本全国将近有15万教徒,教堂林立。

传教的迅猛发展,同日本文化产生了许多冲突,并发展为尖锐的对立和斗争。天主教把上帝作为天地万物的主宰,排斥所有其他神的存在,当然包括日本原有的神,这与日本固有的信仰相冲突。同时,耶稣会传教士所代表的葡萄牙君王的力量与日本领主贵族也有了对立。斗争只是时间问题。当时,丰臣秀吉是日本的权臣,他一直是把宗教当作工具加以利用,他一旦感到民众信仰异教对他不利,便加以迫害或禁止。这也是当然之大事。1578年,他在平定九州之际,就对外国传教士对大名具有强大影响力、长崎成为教会领土感到震惊。又正巧,他在博多久守阵地,要求把大名有马氏领地内的美人带到他的寝室。但不断被选中的都是天主教信徒,她们严守教义。这使丰臣秀吉大为恼火。为了信仰,连女人也反抗国家的权臣,这使他难以想象。丰臣秀吉下达了著名的《伴天连追放令》(伴天连即神父),说日本乃一神国,天主教则为邪教,绝不能任其自然,命令所有传教士在20天内离境。于是禁教开始,锁国拉开了序幕。他禁止传教,下令把传教士驱逐出去,并没收了长崎地区的教会领地。不过,此时日本还没有禁止与葡萄牙的贸易,仍有伪装起来的传教士乘商船来到日本。

日本真正的锁国是在德川家康时代完成的。当时,日本与西洋的贸易达到了全盛,日本海外移民已有一万多人,日本船横渡了太平洋。天主教不仅与大名联合,还深入民间,势力就更大了。这使家康感到天主教思想成了他专制统治的障碍。同时,葡萄牙、西班牙对荷兰人垄断了对日贸易极为不满,企图征服日本,这也引起了家康的戒心。同葡萄牙、西班牙的贸易已无必要,对天主教的宽大亦属多余,家康决心禁教,于是杀害教徒,烧毁教堂。禁止中国船之外的其他一切外国船出入日本海,也不许日本人进行海外往来。总之,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步骤,日本完成了历史上的大的锁国。

中日两国的锁国,从直接原因上看,都与天主教有关。在日本,传教事业发展迅速,影响了日本封建势力的绝对统治。同时,日本同西方贸易的发展使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大名”)强大起来,这也对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不利。于是,统治者推行了锁国的政策。在中国,主要是由礼仪问题引起的。中国本来对贸易不感兴趣,为了防止海盗骚扰,加强海禁亦是自然之势。但是中日锁国,与其经济观念和自我中心意识(不同民族程度不同)也有间接的关系。在中日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在日本,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士、农、工、商),对外贸易完全被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再加上中国物产的一定丰富性,拒绝对外贸易也可行。乾隆皇帝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敕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4]这样,对外贸易的愿望和动力就消融了。另外,中日锁国还与其自我中心意识有关。它们都视自己的民族是天下和世界的中心,是文明的代表,把其他民族或国家都看作未开化的、野蛮的,看作夷狄之邦。《皇朝文献通考・四夷考一》(卷293)中说:“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山鹿素行称日本为“中央之国”,自夸“本朝得天之正道,得地之中枢”,“虽然四海广大而国家众多”,“但无堪与本朝相比之国土,即使大唐,亦不如本朝之完美”[5]。

中日锁国是不幸的,甚至具有悲剧性,断送了外来文化所能给予的刺激因素和活力,使漫长的传统社会得以强化和巩固,使两国失去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机会。我敢断言,西方各国如果各自都封闭的话,它们也只能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行进,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在它们的领地上降临。西方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欧洲和世界的转折点,此前是世界影响欧洲,此后则是欧洲影响世界。正是在欧洲开始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时候,中日都走上了长期的锁国道路。我们看一看日本学者对日本锁国悲剧的认识。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说:“由于锁国,既不懂得促进国内商业发展之道,也不了解经济发展的法则。而且由于锁国,民族独特的文化虽然可以说形成了,但这一独特性是一种从世界孤立出来,在闭锁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畸形性。日本与海外诸国往来,同时外国人来到日本,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这才是在积极意义上发展具有民族特点,同时又有世界性的民族文化。”[6]“锁国使社会停滞,它是造成岛国根性这种排他的、视野狭隘的日本人的根本原因。”[7]日本著名学者和�y哲郎也指出,在日本,“文化的活力并不是没有”,但由于锁国,“无限的探求精神、视野扩大的精神就没有得到自觉,或者它在走向自觉的途中被暗杀了。精神上的冒险心在此萎缩了”[8]。他又说:“近世之初,新的科学开始发展以来,欧美人费了三百年的时间,使科学精神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日本民族却在开始发展的途中把国锁了起来,之后二百五十年间,由于国家的权力,遮断了这一近世精神的影响。”[9]他们的分析也适合中国。总而言之,锁国之下,必有其灾;兵临城下,势在攻门。西方列强压境,东方帝国处于空前的危机中。

二、中日开国及其对应

在西方列强军舰和炮火的压力与进攻之下,中日锁国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不得已被迫开国。中日开国的过程是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下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主体性和选择性。首先是中国,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结果中国溃败,不得已,1842年中国同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又称《万年和约》《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继鸦片战争之后,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了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趁火打劫,这个刚刚摆脱了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些战争都以中国惨败而告终。与失败相伴随的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1958年)、《北京条约》(1860年)、《中法新约》(1885年)、《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相继签订。这些条约使中国陷入了被征服地的深渊,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就这样,中国被迫开国。

西方列强打败了中国,使日本大为震惊。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很久以来的“老师”竟会一朝败给欧洲人。他们争相传说,描述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并要以此为戒。但在日本还没找出对策时,列强就涌向了日本。1844年,荷兰国王威廉二世致信日本幕府,建议日本开国。在欧美列强中,最早要求日本通商的是俄国,但遭到了日本幕府的拒绝。继之,英、法、美出动了。它们的战舰驶入日本港,日本海防处于飘摇之中。日本幕府一方面试图抵抗,但又感到力量不足;另一方面虽感到国不可再锁,但又没有开国的勇气。就这样举棋不定,在不知所措的混乱中,列强们软硬兼施,迫使日本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1854年,在美国马休・卡尔布莱斯・培里舰队的威胁下,幕府与之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1858年,在美国的强硬要求下,日本又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又称《江户条约》);此外,还同荷、英、法签订了《修好通商条约》。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wszx.com/153.html

猜你喜欢

出马仙书籍6本PDF

出马仙书籍6本PDF可以打包下载出马仙书籍6本PDF目录01八字-《大神专用八字看卦》78页_高清.pdf02卦条子-《大神专用卦条子》47页高清好.pdf03看香-《大神看香

2024-04-17  分类:出马仙书籍  浏览:10次


祝由手抄本古籍50本PDF合集

大家好,我是我是知识的搬运工,由于微信改了推送规则,为了您能及时的收到消息推送,记得关注之后标准星标哦!今天小编收集整理的是祝由手抄本古籍PDF,多数是民间流传的,有些人怕学习

2024-03-15  分类:出马仙书籍  浏览:124次


地藏菩萨本愿经上中下三册PDF注音版免费下载

地藏菩萨本愿经上中下三册PDF注音版免费下载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简称《地藏经》,题为唐朝实叉难陀所译,是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

2024-03-05  分类:修行笔记  浏览:136次


观香断事秘法pdf资料(看香查事电子版)

大家好,今天小编整理了二份观香火的资料,看香查事方面的资料这里有。1、观香断事秘法.pdf2、九天香火查事法.pdf九天香火查事法PDF17页中宫黒香情况下结合八宫分析吉凶略各

2024-03-05  分类:出马仙书籍  浏览:182次


道家通灵香火符箓.pdf

之前有读者朋友们问我有没有道家香火相关的资料和教程,现在有了,主要是之前没有去整理相关资料。道家通灵香火符箓资料一共是5本PDF。道家通灵香火符箓(一).pdf道家通灵香火符箓

2024-01-12  分类:出马仙书籍  浏览:255次


通灵资料PDF资料汇总

通灵资料PDF资料汇总,通灵书籍下载,通灵相关书籍有哪些?小编特意做了一个资料汇总通录相关资料目录如下《通灵异事》(关于通灵的秘密)戴斌(天涯玄学神贴)通灵秘密书.pdf202

2023-12-13  分类:出马仙书籍  浏览:315次


通灵方法大全,民间常用通灵方法介绍

通灵方法大全,通灵方法入门,简单的通灵方法,简单的通灵方法有哪些?我们今天就来仔细介绍一下民间通灵方法。注意:以下方法请勿随便尝试1.镜仙两块一样大的可以照出全身的镜子,将它们

2023-10-20  分类:出马仙书籍  浏览:1481次


流年六十太岁神名单PDF

六十甲子神,称岁神,又称太岁。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十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

2023-10-20  分类:出马仙书籍  浏览:342次


什么是现实中的因果?

我们常说因果轮回,那么因果是什么呢?因果是这个世间的定则,任何人都离不开因果,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侥幸、偶然的,一点一滴、一饮一啄,皆有前因。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

2023-10-11  分类:修行笔记  浏览:366次


红尘炼心真修行,莫谤他人造罪业!

道友的心障在世俗接触的人比较多,三教九流,不乏修行者。福建的一个道友,不远千里来找我,劝其不要来,路程太远,浪费钱财。道友不听,于两日后来到我的工作室,从玄学到修炼,相谈甚欢。

2023-10-11  分类:修行笔记  浏览:3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