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歧途高清全文pdf完整免费版
编辑点评:
本书所述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国历史。作者以《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籍为底本,并结合新近考古资料,以年代为经,以国别为纬,考察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事件。
内容简介
战国历史本来纷繁复杂,加之秦始皇焚烧六国史书,更显扑朔迷离。晋国 的消失,强楚的一蹶不振,田齐的身死国灭乃至西秦最后定鼎天下,在史籍中多有自相矛盾的记述。本书没有照搬史书译文,简单罗列史实,而是利用史籍、研究著作和舆地等资料上下引证,多方比勘,力求再现大变局时代的历史图景。
在这本书中,有邦国兴亡之道,游士沉浮之思,也有英雄失路之悲,展现了一幅革故鼎新的多彩画卷。
作者简介
刘勃,七零后。曾在《读库》《中堂闲话》上发表历史文化类随笔若干,著有《失败者的春秋》《小话西游》《传奇中的大唐》等书。现任教于南京三江学院。
战国歧途pdf预览
目录
第一章 从三家分晋开始
第二章 士人、官僚、外国人
附:对春秋战国时代爱国者的简单统计
第三章 魏惠王的野望
第四章 商鞅黑洞
第五章 战国无八雄
第六章 连横与楚国噩梦
附:南楚之南
第七章 赵国的两张面孔
第八章 齐国往事不如烟
第九章 燕过无痕
第十章 长平之辨
第十一章 天下一统
战国大事年表
后记
精彩原文试读
第三章 魏惠王的野望
第三章魏惠王的野望《通鉴》开篇说,魏斯被周天子认可为诸侯。这个魏斯,也就是我们上章提到的魏文侯。他在位五十年,变法图治,魏国国力取得了很大发展,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97年,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二十六年,魏国保持着强势。
公元前370年,魏惠王即位。他的谧号叫全了,应该是魏惠成王。
又因为他把魏国的国都迁到了大梁,所以也叫梁惠王。这是当时的习惯,拿首都代全国,管中国叫北京。韩国灭了郑国后迁都到郑,因此韩王也曾被人称为郑王。
注意了,从他这儿开始,魏国国君是称了王号的。可见他好大喜功,不是个省油的灯。名号是好听了,但魏惠王做国君的时间虽然长达五十多年,这五十多年里,却混得相当失败12。
晚年,魏惠王下大本钱征求贤才,于是接见了一个叫孟轲的老头,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子。孟老头后来把自己和魏惠王的对话写进了书里。其中写魏惠王跟孟子说:“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
这句里的晋国,是魏国的自称。三家分晋,魏国占有晋的都城和核心地区,所以以晋国自居。
天下再没有比魏国更强的国家,这是老先生你知道的。可是到寡人这里,东边,咱败给了齐国,我的大儿子,就死在这仗里;西边,咱给秦国夺去七百里的土地:往南,又遭到楚国的羞辱。我是越想越觉得丢人!
这番话里,魏惠王回顾了自己的失败史。
据说,有一回魏惠王和齐威王一块儿打猎,有这么一段对话。魏惠王暴发户炫富,夸耀说魏国有十颗夜明珠,直径都在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齐威王来劲了,讲了一大套,说自己手下有四位 人才。一个往齐国南边一戳,楚国就不敢北上,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13都来齐国朝拜;一个往齐国西边一戳,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打鱼;一个往北边一戳,燕国人、赵国人就纷纷往我们齐国移民。还有一位(没戳东边,齐国东边是海),我让他负责国内治安,于是便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最后齐威王说:“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有了这四位,方圆千里,都沐浴在齐国的光辉下,照亮十二辆车子算个啥!
这下,魏惠王十分羞愧。
这个故事,无法断定是真事儿还是后来人编出来埋汰魏惠王的。
但他这辈子,在发掘和利用人才方面,确实是相当失败。有这么二位,比上面齐威王列举的四个可牛多了,都曾想在魏惠王手下打工,可他都硬是没瞧上。
这二位,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商鞅。
当初,孙膑与庞涓同学。后来庞涓在魏国做将军,知道自己不如孙膑,就把孙膑骗过来,又设计砍断孙膑的双脚,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
孙膑不甘心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在魏国,到底设法到了齐国,被大将田忌奉为座上客,又被推荐给齐威王。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的邯郸,齐国派田忌救赵,孙膑给田忌出一个主意:咱们别去救邯郸,直接进攻魏国就行了。于是齐军直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只好仓促回师,结果桂陵一战,被齐国打得大败。
十二年后,魏国又任命庞涓为将,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国还是用老办法,等韩魏已经打得精疲力尽,出兵直取大梁。
庞涓慌忙回师,结果在马陵道中了埋伏,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自杀,魏国的太子申也做了齐国的俘虏,不久就死了。可见,正因为没用孙膑,才导致了上面说的,“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有一回,魏国的相国公叔痿生病,魏惠王去看他,于是问道:“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把国家托付给谁啊?”公叔痤说:“我门下有个年轻人,名叫卫鞅,岁数虽然不大,但是特有才,国家交给他,没错的。”魏惠王听了,没有说话。公叔痤一看,我这话大王是没听进去啊,于是又说:“国君您如果不能任用他,那就一定得杀了他,不能让他到其他国家去。”魏惠王答应了。
猜你喜欢